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創新就是往別人不在乎的環節鑽


回顧一下歷史,會發現所謂的「創新」,似乎一點都不新。我喜歡讀歷史,在歷史中發掘創新的軌跡。

1970~1980年代,那是個大量生產的年代,產品能大量生產降低售價就是王道。台灣不少電器業,像是大同、歌林、東元、泰瑞,在那時都是大學生畢業的好去處。
說到「服務」?那跟製造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東西壞了要維修,你自己去找電器行去。

但是這幾年「服務」開始成了製造業要轉型紛紛投入的領域,一堆當年工業設計系的老師,紛紛投入服務創新的行列。


再舉個例子,二十多年前,當我小的時候,遊戲化教育就已經是大家掛在嘴邊的流行詞。「寓教於樂」是當時教育家常喊的詞。

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遊戲只是輔助」。當時對老師的期望是,老師博學多問,知識淵博,至於會不會教,沒那麼重要。「老師是座寶山,做學生的你自己要主動去問啊!」

「教學手法」這個二十年前大家不重視的環節,現在「翻轉教室」之後,成了顯學。「遊戲化教育」,如何設計遊戲,讓教學更好玩、更有趣。「怎麼教」反而比「教什麼」還來得更重要了。

1980年代的歌手,出唱片賺版稅,開演唱會是為了刺激唱片的銷量。現在反過來,出唱片反而是要來刺激大家去買票聽演唱會。

十年前我的好朋友他在研究手機軟體(當時還是用海豚機的年代),並自行創業。我心裡想:「除了行事曆和貪食蛇,手機軟體能有啥發展啊!」手機軟體,在當時的手機產業,是極被忽視的一環。不過自智慧型手機出現,APP的觀念出現後,大家都知道發生什麼事了,APP產品大爆炸,這革命也不過是兩三年之間就發生了。

過去二十多年,這種配角變主角的戲碼在各個行業都在上演。我把整個流程分析如下:
某年代的某產品有某種商業模式商業模式中有賺錢的環節及花錢的環節各行業都專注在賺錢的那個環節並忽視花錢的環節賺錢環節變成競爭紅海花錢環節不被重視累積消費者不滿忽視環節的不滿爆發形成商業模式革命。

分析出這環節突然覺得這跟我們過去上的歷史課還真像
某朝代亡於外患下個朝代重視外患卻亡於親族內鬥下個朝代防內鬨卻又亡於外患。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來賣弄歷史觀,而是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在討論商業(產品)模式的時候,除了重視賺錢的那個環節外。那些被忽視的環境,很可能就是下一波產業革命的發生點。花點心思在那邊研究一下,很可能下一波革命發生的時候,你就是站在浪頭上的領航者,而不是苦苦追趕的跟隨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